工業互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深度融合的載體和支撐,對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升級,發展壯大數字經濟具有重大戰略意義。近年來,安徽將平臺培育作為加快工業互聯網發展的首要任務,堅持高位推動、應用牽引、生態培育、模式創新,高標準打造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高地”,切實解決工業互聯網發展面臨的困難,打造全方位賦能體系,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取得積極成效。
安徽工業互聯網發展的最新成果有哪些?為何安徽的工業互聯網發展如此成功?這其中又有哪些經驗值得借鑒?
加強頂層設計,強化政策引導 近年來,安徽省高度重視工業互聯網發展,將其作為“十四五”時期推動全省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安徽省委書記擔任“數字安徽”建設領導小組組長,統籌全省數字化轉型工作。成立安徽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專項工作組,省長任組長指導推進,省直有關部門協同支持,各地市市長主抓負責,省、市兩級上下聯動、合力推進。2021年、2022年連續兩年召開安徽全省工業互聯網大會全面動員部署,并列入省政府督辦事項,扎實推進各項工作。目前,安徽正在研究計劃出臺以工業互聯網為基礎支撐的未來三年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方案。 在強化政策引導方面,安徽省先后出臺《安徽省工業互聯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21-2023年)》《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若干政策》,印發《推進制造業數字化模式創新行動方案(2022-2025年)》等系列政策文件,指導全省工業互聯網發展。設立省級專項資金,建立社會化投資基金。近兩年,安徽支持建設工業互聯網平臺類項目98個、場景類項目166個,獎補資金4.8億元。 夯實網絡基礎,突出應用牽引 工業互聯網需要堅實的網絡基礎作支撐,近年來安徽積極建設網絡基礎設施。截至2022年10月底,全省新建5G基站25371個,基本實現5G網絡對地市主城區全覆蓋、縣城鄉鎮重點覆蓋;同時,安徽省首條國際互聯網數據專用通道建成開通,合肥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聯點建設方案獲工業和信息化部審批通過,全省通信網絡承載能力和服務質量得到顯著提升;此外,安徽省累計建設標識解析二級節點11個,標識解析注冊量超1.3億。 有了先進的網絡還不夠,只有從技術、方案走向應用,工業互聯網才能真正產生價值,賦能千行百業。安徽以應用為牽引,打造了全方位賦能體系。 建體系,平臺是關鍵。在加強平臺培育方面,依托國家高端智庫,安徽建立了平臺分類管理推進機制,通過部門聯動、上下協同、企業主體、市場帶動,共同推動重點平臺建設和應用推廣。 目前,安徽省已累計培育各類工業互聯網平臺130個,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工業互聯網類試點示范項目36個,其中,科大訊飛“圖聆”平臺入選 2022年國家級“雙跨”平臺,合力 FICS、容知日新等一批特色平臺入選工業和信息化部試點示范平臺。 此外,安徽還打造了政企合作、市場化運營的省級工業互聯網綜合服務平臺--“羚羊平臺”,平臺匯聚了應用、專家、服務商、資本市場四大資源中心,全面對接企業“研產供銷服”各類需求,為企業提供“應用通”“政策通”“培訓通”“診斷通”“需求通”“金融通”等功能,推出“羚羊碼”,實行一企一碼,助力企業數字化改造。 截至11月底,該平臺已匯聚工業APP應用7347款,工業企業79010家,服務商10998家,專家及個人服務商17413位,羚羊科產板塊已入駐高校及科研院所146所,科技成果發布70944條,匯總技術需求11586條。 在系列平臺的支撐下,安徽積極推進模式創新,推進“皖企登云”提質擴面,目前全省已有2.3萬家企業與云資源深度對接,工業云平臺應用率達57%。一大批企業運用工業互聯網推進模式創新,在實踐中形成了“三鏈”融合、“制造業+ICT聯合體”等12種具有安徽特色的創新模式。 其中,合肥美的洗衣機創新推出“T+3”模式,實現訂單周期從27天縮短到12天以內,人均效率提升53%,單臺制造成本下降28%。蕪湖信義玻璃通過企業平臺采集7000多臺設備和10萬多個點位數據,打通設備、工藝、視頻及各信息化系統的數據,平均每月電費降低19.87%,每年可節約成本1億元。 不僅如此,安徽還依托平臺商、龍頭企業、研究機構建設工業互聯網創新中心、體驗中心、培訓基地等服務載體,加速工業互聯網在全省的應用推廣。 集聚頂級資源,化解企業難題 工業互聯網的發展離不開人才、資金等資源支撐,“缺人”“差錢”成為許多企業應用工業互聯網的主要障礙。安徽通過集聚、調度各方優勢資源,幫助企業系統化解各項難題。 通過世界制造業大會、安徽省“雙招雙引”服務等平臺,安徽招商引資、招才引智,推動與國內外工業互聯網企業交流合作,并且與中國信通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等十余個國家專業研究機構,在指導平臺建設、企業咨詢診斷、專業人才培訓等方面開展深度合作。依托安徽工業互聯網產業聯盟,組建了百人以上的專家庫。還推動成立了安徽省工業互聯網協會和安徽省工業互聯網標準化技術委員會,促進供需對接。 同時,安徽還積極吸引全國工業互聯網知名服務商來皖合作,海爾卡奧斯、重慶忽米等在皖設立分公司,華為與省內多家大型企業合作賦能產業數字化升級,阿里與銅陵市合作建設區域型工業大腦,中電科與桐城市合作打造城市大腦和工業大腦。 針對專業人才匱乏問題,安徽印發《2022年安徽省工業互聯網“萬人培訓、千企診斷”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圍內開展巡回大講堂、深度研學班、“皖企登云你我他”沙龍等活動,多形式開展宣傳培訓,已完成線下培訓超萬人,線上培訓受眾超百萬人次。 安徽還從全省各類工業互聯網服務商中征集建立超千人的工業互聯網服務專員隊伍,為企業數字化轉型提供“一對一”免費咨詢服務。 通過舉辦安徽省工業互聯網安全大賽,承辦全國工業互聯網大賽數字孿生專業賽,以賽促學、以賽促教,安徽選拔出一批工業互聯網領域專業人才,還推動政企院校聯建安徽工業互聯網學院,探索專業人才培養機制。 此外,安徽還創新開展工業互聯網深度研學活動,組織省內各市企業高管和政府部門人員共500人分批次赴青島、天津、重慶、上海、廣州等工業互聯網先發地區進行實地研學。安徽還積極開展工業互聯網專業技術人才培訓,全省超2000人完成培訓考核,獲得工業和信息化部相關機構頒發的技能培訓或能力鑒定證書。 針對企業數字化改造的資金缺乏問題,安徽強化金融支持工業互聯網發展,利用省級股權投資基金累計投資工業互聯網企業45家,累計投資額15.58億元。人民銀行合肥支行對納入工業互聯網范疇的企業優先支持,累計向2675家企業發放貸款527億元?;丈蹄y行等多家金融機構依托羚羊平臺推出多款工業互聯網定制化金融產品,對接160多家企業融資訴求。省國資系統成立工業互聯網基金,重點投向“工業互聯網+”生態平臺內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項目。容知日新、科大智聯、合肥城市云,中用科技等一大批工業互聯網優質服務商實現上市或正在謀求上市,積極吸納社會資本發展壯大。 近年來,安徽工業互聯網發展取得了亮眼成績單,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如今,工業互聯網已成為安徽制造業轉型升級的強勁新動能,為經濟發展創造了寶貴新機遇。安徽在工業互聯網發展道路上走出的“皖”美步伐,將為各地更好地推進新型工業化提供寶貴借鑒,助力各地打造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